来源:雪球App,作者: 便宜才下手,(https://xueqiu.com/3071638983/323475116)
一、商业模式美团的商业模式围绕“本地生活服务生态”构建,核心业务包括外卖(到家)、到店酒旅、即时零售(如闪购、小象超市)及新业务(如共享单车、充电宝、B端供应链服务)。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高频外卖业务获取流量,再向低频但高毛利的到店酒旅、即时零售等业务导流,形成协同效应。
到家业务:外卖是基石业务,依赖规模效应提升配送效率,用户粘性高。例如,美团日均外卖单量达5742万单(2023年Q4),规模效应下骑手单次配送成本降低,形成成本优势。
到店酒旅:信息匹配平台模式,通过佣金和广告盈利,但面临抖音的短视频推荐模式冲击,需通过低价策略和内容化转型应对。
即时零售:以“30分钟送达”为核心,2023年Q4闪购日均单量达6572万单,增速超25%,成为新增长引擎。
二、竞争格局本地生活赛道竞争白热化,主要对手包括抖音、饿了么、快手等,竞争焦点从外卖延伸至到店和下沉市场:
外卖领域:美团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饿了么受限于规模效应难以盈利,抖音虽尝试外卖但进展缓慢(2023年外卖GMV仅70亿元),短期内难以撼动美团地位。
到店酒旅:抖音通过短视频种草和低价团购快速崛起,2024年目标GTV达6000亿元(美团同期目标10500亿元),双方在价格、供给和流量端激烈交锋。
下沉市场:美团在低线城市面临商家渗透不足问题,抖音通过本地化内容抢占用户心智,美团需加速直营模式转型以巩固护城河。
三、护城河与竞争优势高确定性服务能力:通过精细化运营(如骑手调度、商家信息实时更新)建立履约确定性,用户心智中“准时达”成为核心标签。
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外卖业务的区域密度提升配送效率,商家和用户双向吸引形成正向循环。
多业务协同:外卖流量向到店、闪购导流,形成生态闭环。例如,闪购用户中70%来自外卖用户复用。
低价策略与产品创新:推出“拼好饭”(覆盖1.2亿用户)、“15分钟极速达”等差异化服务,巩固价格敏感型用户。
四、行业空间与门槛行业空间:中国本地生活线上渗透率仅约15%(到店业务更低),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和即时零售(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超万亿)是主要增长点。
行业门槛:
履约能力:需多年积累的骑手网络和算法优化,新玩家短期难以复制。
商家与用户规模:美团拥有900万活跃商家和4.9亿交易用户,形成双边网络壁垒。
五、管理层与组织能力管理层稳定性:69%管理者为内部晋升,CEO王兴及核心团队(如CFO陈少辉、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注重长期战略,2024年频繁调整架构以应对竞争(如成立医药健康事业部)。
战略灵活性:2023年快速跟进短视频和直播功能,推出“美团直播助手”和“神会员”营销工具,弥补内容化短板。
六、机遇与风险机遇:
即时零售增长(2023年闪购增速25%);
下沉市场渗透(低线城市用户占比提升至53%)。
风险:
抖音持续侵蚀到店份额(美团目标保持2:1市场份额);
低价策略导致利润承压(2023年Q4核心本地商业利润率14.5%,同比下滑)。
七、估值与财务分析财务表现:2023年营收2767亿元(+25.8%),经调整净利润43.7亿元(+427.6%),经营性现金流405亿元。核心本地商业利润率14.5%,新业务亏损收窄至26%。
估值逻辑:市场更关注长期增长潜力,即时零售和下沉市场是关键。当前PE(TTM)约30倍,低于历史均值,反映竞争担忧,但现金流稳健支撑安全边际。
八、五力模型分析供应商议价能力:中小商家占比较高,但美团通过规模效应和工具赋能(如“快驴”供应链)降低依赖。
买家议价能力:用户价格敏感度高,但平台粘性强(外卖高频+多业务协同)。
新进入者威胁:抖音在到店领域构成挑战,但外卖门槛极高。
替代品威胁:线下消费不可替代,但线上化渗透率提升对冲风险。
同业竞争:与抖音的“内容+低价”模式长期拉锯,美团需持续创新防御。
总结美团的核心护城河在于高确定性服务能力和生态协同,但需警惕抖音在到店领域的持续冲击及低价策略对利润的侵蚀。未来增长将依赖即时零售与下沉市场的突破,管理层战略执行力和组织灵活性是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