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俩皇帝死于天花,皇太极顺治康熙恐惧,皇室天花终结者竟是他

清朝俩皇帝死于天花,皇太极顺治康熙恐惧,皇室天花终结者竟是他

从这些来看,当时的天花一定特别严重,否则这些王公贵戚们也不会被传染。

康熙前期以前, 满族抵御天花, 还主要是躲避与隔离。 这是基于当时对天花具有强烈传 染性的认识, 而采取的防 止 感染 的保 护 性措 施。 清 初, 不 仅 皇 帝 及 其 子 女 有 “ 避 痘 所” , 王公大臣之家也设 有这种躲避痘疫的居处地。

康熙就是因为得了天花,被保姆带去了避痘所。清朝时期,盛京城外的长宁寺,现在在沈阳市,一度曾是皇太极时期皇家避痘 的重要场所。清入关后,避痘所的风气更加流行,顺治皇帝避 痘南苑。有时天花严重时,皇室还可能跑得更远。早在清朝入 关前,皇太极为了避痘,除了躲在深宫不出,还常以打猎的名 义,带上眷属粮食,跑到叶赫大山里去。而顺治皇帝也曾跑到 遵化大山里避痘。此外,八旗贵族们也享有在家避痘的特权。

传说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时年龄不到二十三岁,长期以来顺治皇帝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为太子,而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这个第三者,是在钦天监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宫中服务有年,不但做了大官,而且与顺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间一直保持着某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顺治皇帝曾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翻译过来就是“爷爷”。

理智的老西洋传教士很快就帮助顺治皇帝下定了决心:皇三子玄烨最合适。理由简单而充分:玄烨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顺治皇帝终于接受了建议。康熙在晚年回忆时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 年来抱歉之处。”躲过天花之劫,玄烨可以进紫禁城了, 但天花的阴影一刻也没离去。灰色的宫中“避痘”岁月, 像是一场噩梦。由于天花连年爆发,深宫中也常常一夕三 惊。

官方设置查痘官, 一旦发现患痘者, 即予隔离。早在努尔哈赤时期, 后金政权便设有“ 查痘官”。 清太宗时期, 八旗中每旗都设查痘官, 旗下各家有人出痘, 须向查痘官报告, 否则治罪。

当时在盛京的朝鲜人曾记述:“ 痘疫乃此国之大禁忌… …不即告发掩置, 以致现露, 则其罪极重” , 其“ 有讳痘 之人, 则论以死罪”。 对于查出或主动报 告之出痘者, 官方采取遣往边远之地集中出痘以隔离人群的办法, 最初是“ 遣往百里之外一处出 痘” , 后 因 太 远, 而“ 改 定 六 十 里 外 居 住 出 痘” 。 当时还认识到, 凡出过天花即所 谓“ 熟身” 之人, 便不再染痘, 而未得过天花的“ 生 身” 人, 则极易感染, 为防止因此交叉扩大传染, 官 方也制定了针对性措施, 并把它作为制度写进当 时的所谓行政“ 会典”。

康熙继位以后,北方连续性的天花爆发已开始减弱。同时 南方传统种痘疫苗法也传到了北方。这种民间种痘法,最早起 源于明朝隆庆年间(十六世纪下半叶)。又称吹鼻种痘法。一 般分为两种,一种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 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另一种方法叫水苗法, 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 鼻中,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让种痘者轻度感染上天花,发烧出 疹,再经过精心护理,病症消失后,相当于已得过天花,从而具 有了免疫力。

康熙十七年(1678 年),皇太子出 痘期间,有个候选知县,名叫傅为格,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 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判。两年后,因为他善于种 痘,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专门负责为皇子们种痘防疫。从 此,清宫中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确立。清宫中皇子种 痘,一般都在年幼时期。二至四岁是种痘的最佳年龄。种痘时 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天气清爽,便于护理。水苗法采用的最 多。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内,或者圆明园。皇子种痘的程序十分 神秘复杂,清宫《阿哥种痘档》里有详细记载。 这种先进的种痘疫苗法,康熙不仅在宫中推广,而且在八 旗中普遍实施,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

康熙时期,候选知县傅为格精心为皇子们种痘,效果明显。据西洋传教士 Dyer.Ball统计,实施种 痘以后,天花的死亡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一。同时期,欧洲的天 花却还在大爆发,据统计整个十八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高 达 6000 万。 清初推广的传统的种痘疫苗法,一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 地位。据记载,康熙时期,俄罗斯曾派人专门到中国学习种痘 法。后来这种方法又由土耳其传入欧洲。如果没有这位候选知县,清朝的皇子们是不是还要在天花的威胁下惶惶不可终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数据

车模该选男性还是女性?
荣耀畅玩5X 全网通(2015年10月上市)
「岗」字组词

友情链接